“兩化融合”指的是哪“兩化”?信息化和工業化。兩化融合就是指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結合。
“工業化”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國民經濟中,工業生產活動取得主導地位的發展過程。建國以來,工業是立國之本,尤其改革開放之后,我們擁有了完整的工業體系,儼然世界工業大國之一。
但統計顯示,2006年我國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42%,而2019年該比重約為33.9%,呈逐年下降態勢,這也是工業化進程的普遍規律。工資提高令勞動密集型產業例如服裝紡織等,缺乏競爭優勢;勞動人口構成的改變,工業勞動力減少,造成勞動力緊缺;能源優化、環境污染又迫切需要產業作出變革。
在傳統經濟中,生產總是取決于勞動、資本、設備和資源等生產要素,以這些要素為基礎的工業發展模式進入發展平臺期,可持續發展的源泉在哪里呢?更低能耗、更高效益、更少人力、更少污染.......如何做到?答案是將信息化作為企業的內生發展要素。
“信息化”是指發展以智能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信息化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它的內涵十分豐富,落實到企業信息化領域,就包括了產品信息化、設計信息化、生產過程信息化、企業管理信息化等等。
傳統工業是考察物理產品的規模化增長,而未來價值的創造可以在非物質層面體現,服務的形式、價值的交換,都可以信息數據為內容。例如車聯網,車只是一個物理載體,其巨大的附加價值產生于人車交互、車車相連所編織的網絡中的信息積累和反饋。
信息管理已滲透到企業的方方面面。工業企業作為經濟社會的基本單元,如今面臨的問題普遍都是在信息化環境下如何創新?
所以在兩化融合的標準要求中,總會提到“新型能力”,需要有“與自身戰略相匹配的可持續競爭優勢所需求的新型能力”。新型能力是企業適應快速變化的環境,實現能力改進,不斷整合重構其外部內外部資源,形成新的競爭優勢的能力。
信息化進程和工業化進程不是相互獨立的,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推進數據技術業務流程,充分挖掘資源配置潛力,創新發展、智能發展和綠色發展;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信息至上”是未來工業發展的前提。兩化融合包含了技術融合、產品融合、業務融合、產業衍生四個方面。技術、產品、業務、產業四個領域里面,你準備好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