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相信對于企業來說是不陌生的,每年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的企業數量都很多,但是申報不通過的企業也有很多,什么原因導致企業申報高企不成功呢?下面是關于2023年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注意事項,如果有企業需要申報2023年高新技術企業就要認真看啦,提前做規劃,提高申報成功率。
(一)研發費用歸集“合理化”
研究開發費用歸集范圍:人員人工費用、直接投入費用、折舊費用與長期待攤費用、無形資產攤銷費用、設計費用、裝備調試費用與試驗費用、委托外部研究開發費用(按照實際發生額的80%計入)及上述費用之外與研究開發活動直接相關的其他費用。
那么我們的建議是:
(1)企業應在日常經營過程中,按照相關組織管理制度,定期進行研發項目立項確認,推進研發項目實施、驗收,做好研發項目技術、文檔、財務等資料的整理維護工作,維護研發項目。
(2)企業在日常經營過程中,要合理歸集研發費用,嚴格按照研發費用歸集范圍要求,做好研發費用輔助賬等相關工作。
(3)企業在每年上半年進行匯算清繳時,要重視加計扣除以及開展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工作。
(二)知識產權布局“前置化”
知識產權要求: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受讓、受贈、并購等方式,獲得對其主要產品(服務)在技術上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識產權的所有權;企業創新能力評價細則中,知識產權分值為30分,主要從知識產權技術的先進程度、對主要產品(服務)在技術上發揮核心支持作用、數量及獲得方式四個方面進行評分。
我們的建議是:
(1)企業在項目立項前應做好相關知識產權布局規劃,實施過程中應根據實際實施進度持續推進知識產權申請工作。
(2)申請的知識產權應與研發項目、高新技術產品在名稱及內容上具備關聯性,并充分體現出核心技術要點,提高關聯體現。
(三)科技成果轉化“常態化”
科技成果相關定義:企業創新能力評價細則中,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分值為30分。
科技成果是指通過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成果(專利、版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技成果進行的后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等活動。
科技成果轉化形式包括:自行投資實施轉化;向他人轉讓該技術成果;許可他人使用該科技成果;以該科技成果作為合作條件,與他人共同實施轉化;以該科技成果作價投資、折算股份或者出資比例;以及其他協商確定的方式。
對此我們的建議是:
(1)跟進轉化節點:企業管理層應對成果轉化各個時間節點關注跟進,建議企業常態化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每年申請知識產權5項及以上作為取得的科技成果,同時相關成果應能體現與研發項目、高新技術產品的關聯,以及技術創新性和先進性。
(2)體現轉化成效:科技成果轉化應體現出相關成效,因此在科技成果轉化后形成的產品(服務)等,應同步準備檢測報告、查新報告、用戶使用報告等第三方評價材料作為轉化成效支撐材料。
(四)組織管理體系“規范化”
組織管理要求:企業創新能力評價細則中,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分值為20分,主要評價內容為:(1)制定了企業研究開發的組織管理制度,建立了研發投入核算體系,編制了研發費用輔助賬;(2)設立了內部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并具備相應的科研條件,與國內外研究開發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產學研合作;(3)建立了科技成果轉化的組織實施與激勵獎勵制度,建立開放式的創新創業平臺;(4)建立了科技人員的培養進修、職工技能培訓、優秀人才引進,以及人才績效評價獎勵制度。
我們的建議是:
(1)符合自身情況:企業應根據現有組織架構、所處發展階段及目前發展水平等關鍵點,制定符合自身特征及既有條件的管理制度。
(2)持續更新迭代:隨著企業不斷發展,組織管理制度應根據實際情況做好修訂更新,尤其是在企業規模、項目預算、財務管理等方面發生較大變化時,應在組織管理制度文件中有所體現。
(3)管理實施一致:企業在注重組織管理制度制定的同時,也應做好制度實施的過程管理,制度制定與實施內容應保持一致性,將研發投入核算體系、研發費用輔助賬、培訓培養進修、績效評價獎勵等落實到實處,同時做好日常實施過程資料的歸檔工作。
(五)企業成長自評“標準化”
成長性評價:企業創新能力評價細則中,企業成長性分值為20分,主要評價企業凈資產和銷售收入增長率情況。
我們的建議是:
(1)企業自評定位:企業成長性評價屬于“硬性指標”評價體系,企業可對照《工作指引》進行自評計算得分。對于成長性分值較低的企業,尤其要通過做好企業創新能力評價中其他三項(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的準備工作進行提分。
(2)注重前期規劃:企業應在發展過程中重視申報高企前三年(經營期不滿三年的按實際經營時間規劃)的銷售收入、凈資產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