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國內碳纖維行業(yè)龍頭中復神鷹財報披露,去年公司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19.95億元,凈利潤6.0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0%和117.09%。公開資料顯示:這是中國建材集團旗下專業(yè)從事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研發(fā)、生產和銷售的企業(yè),成立于06年。
旗下?lián)碛?個研發(fā)基地(上海)和2個生產基地(江蘇連云港、青海西寧)。去年碳纖維銷量9374噸,生產量首次突破萬噸大關(10640噸);產品毛利率達到47.85%,同比提升6.7個百分點。
碳纖維被視作“新材料之王”、“黑黃金”,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風電葉片、壓力容器、體育休閑、汽車輕量化、建筑工程等領域。從球拍、釣魚竿、自行車到汽車的側翼子板、側裙、后包圍、大尾翼,從殲20、C919到擁有全球最大碳纖維獨立屋頂?shù)腁pple Park,都有其參與的身影。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領域輕量化趨勢越發(fā)明朗。與傳統(tǒng)車用金屬相比,碳纖維復合材料堪稱“最為理想”的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強度、可設計性、耐腐蝕性等特點。隨著成本的降低,到2025年全球汽車碳纖維需求量預計將達到19.81萬噸,汽車碳纖維占比增至5%。
我國碳纖維研究始于上世紀60年代,但困難重重,始終無法實現(xiàn)產業(yè)化。又由于掌握這項技術的日、美等少數(shù)國家長期實行技術封鎖和壟斷。導致碳纖維在我國市場始終供不應求、且價格高昂。年近50歲的張國良(中復神鷹董事長)下定決心,要“做出中國人自己的碳纖維”。
05年的時候,這個門外漢帶著7000多萬元現(xiàn)金,在連云港郊區(qū)一片長滿蘆葦?shù)柠}堿地里開始產業(yè)化攻關。同年9月29日,碳纖維項目(“九二九工程”)正式啟動。張國良幾乎查遍有關碳纖維的所有資料、找遍國內研究過、試驗過、接觸過碳纖維的人,從零搭建起一條年產500噸碳纖維原絲生產線。
接下來的76天里,張國良和技術人員、工人們一起在生產線旁吃住,不斷進行安裝、調試,“到一個工序,卡一個工序”“每一次開機,多則幾十萬,少說十幾萬的材料費是少不了的”。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7年5月3日,成功生產出第一批碳纖維。次年研發(fā)濕法碳纖維規(guī)模化生產關鍵技術,并建成濕法千噸級T300級(T值表示碳纖維拉伸強度,數(shù)量越大代表強度越高)碳纖維產業(yè)化生產線,打破了外國在該領域長期對我國實行技術封鎖和產品壟斷的局面。
十年前,中復神鷹自主突破生產高性能碳纖維所必需的干噴濕紡產業(yè)化技術,成為國內第一家、世界第三家攻克這一工藝難題的企業(yè)。建成國內首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千噸級干噴濕紡碳纖維產業(yè)化生產線,并作為第一完成單位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時至今日,中復神鷹系統(tǒng)掌握T700級、T800級、M30級(M值代表碳纖維拉伸模量,數(shù)值越大代表模量越高)、M35級千噸級技術以及T1000級、M40級百噸級技術,基本覆蓋高強型、高強中模型、高強高模型各類型碳纖維品種。
2021年9月8日,由中復神鷹主導的我國首個萬噸級碳纖維生產基地在西寧投產,首次實現(xiàn)單線年產3000噸高性能碳纖維生產線設計和高端成套技術自主可控。
去年4月,中復神鷹成功上市,同年8月獲批國家級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è)稱號。T700級以上產品國內市占率超過一半,光伏領域市占率約60%,儲氫氣瓶領域市占率超80%,是風電領域碳纖維領域的佼佼者。
當前,日本的東麗、帝人、三菱化學仍掌握著全球碳纖維市場六成份額。在尖端碳纖維技術上,中復神鷹與頭部企業(yè)仍有數(shù)十年的差距。有業(yè)內人士分析認為,隨著風電、光伏、氫能、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fā)展,國內碳纖維企業(yè)迎來廣闊的發(fā)展機遇,堅持研發(fā)投入,彎道超車并非不可能。正如張國良所言:“創(chuàng)新是硬道理,企業(yè)只有苦練內功,才能取得發(fā)展的‘定海神針’,不懼市場起落。”
- 上一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yè)培育存在哪些困難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