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比較優勢招引“潛力股”;立足傳統產業“打深井”;用政策環境留住“歸鄉雁”……浙江山區縣專精特新企業呈現出不同的成長軌跡
“我們這個行業沒有捷徑,工藝提升比的就是誰更細心誰更專注。”
作為專精特新企業生產制造在縣城,但研發力量必須要在大城市有所布局,避免陷入“閉門造車”發展瓶頸
浙江民營企業在“不起眼”處搶市場、練絕技,成就了目前浙江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領跑全國的地位。
工信部去年8月公布的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中,浙江省以603家繼續排名第一,占比接近14%。細究浙江專精特新企業的分布版圖,除了區位、人才、資本等優勢明顯的區域,一度被認為省內欠發達的山區26縣(市),近年來也實現了專精特新企業全覆蓋。
浙江省經信廳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4月,浙江山區26縣,縣縣都有專精特新企業。其中包含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1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隱形冠軍企業300余家。
受資源稟賦、要素配套、區位條件、功能定位等限制,傳統意義上,山區縣發展制造業存在天然阻礙,培育專精特新這類優質企業尤其不易。梳理浙江這26個山區縣的路徑,可以給其他類似地區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提供參考。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浙江興昌軸承有限公司車間內,工人在進行生產作業(2022年6月21日攝) 魏一駿攝/本刊
承接轉移育良種
產業基礎薄弱,是山區縣的通病。以浙江為例,截至2021年底,面積占比全省45%的山區26縣,規上工業增加值僅占全省7.6%。
這也意味著,要完全通過內部挖潛培育出專精特新企業,對山區縣而言難度不小。因此,借助外力不失為一條捷徑。
浙商研究院執行院長楊軼清表示,浙江山區26縣在資源要素總量、占比,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沒有絕對優勢,但相對于工業基礎發達地區,這里相對富余的存量和發展空間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后發優勢,針對重點企業的支持力度較大,同時在土地、用工、生活等方面成本相對較低等特點,構成了山區縣的相對優勢和對優質企業的現實吸引力。
——政策層面對山區縣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
“得益于相關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自身基礎設施的逐漸完善,加之部分大城市輻射帶動效應逐漸超越虹吸效應,使得原本相對偏遠的山區縣得以獲得發展先進制造業的機遇期。”浙江省經信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比如利用山海協作等協同發展模式,鼓勵引導發達地區與山區26縣協同培育;針對山區縣中小企業在土地、資金、人才、用工等方面的短板,穩定實施惠企專項政策。
——技術進步讓山區縣發展制造業的劣勢逐步緩解。
浙江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長劉兵認為,在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等背景下,以梯度轉移為代表的傳統發展規律正在發生改變,產業配套對距離等傳統因素的依賴程度降低,通過數字化手段,更容易將分散的“點”聚鏈成網。
這也意味著,山區縣在接受產業轉移、發展制造業方面的區位“劣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
——專精特新企業有不少特點和山區縣相契合。
從產業特點看,專精特新企業科技含量較高、畝均效益好、環境污染少,和山區縣環境承載力相對較低的特點相契合。
從企業規模看,專精特新企業專注細分領域,企業規模相對有限,核心技術團隊往往只有幾個人。企業生產自動化程度較高,不需要大規模用工,和山區縣人力資源相對薄弱的特點相契合。
從發展成本看,專精特新企業囿于規模,對企業運行成本更為敏感,這和山區縣要素成本較低的特點相契合。
浙江山區26縣之一的武義縣毗鄰有著中國“五金之都”之稱的永康市。多年來,永康已有1000余家企業轉移至武義,并逐漸在武義、縉云等地形成了以永康為產業中心的五金產業帶。這其中,不少企業已形成一定規模。
浙江金澳蘭機床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各類高速精密壓力機的民營企業,2007年落戶武義。公司董事長呂時廣說,機床行業對土地、資金等要素需求較大。“選址山區縣屬于一拍即合:一方面看中武義政策配套好、資源要素有存量、企業有發展空間;另一方面,臨近五金加工發達的永康,讓企業和供應商、客戶更近,有利我們搶占市場。”
產業轉移讓企業獲得了發展空間,也讓山區縣收獲了專精特新的好苗子。目前金澳蘭已經能夠生產25噸到2500噸級別的各類高速精密壓力機,部分產品沖壓頻率能夠達到傳統機型的3倍以上,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入選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
持續升級打深井
作為中小制造企業中的“先進代表”,專精特新企業的培育和成長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久久為功、持續進步。
在浙江興昌軸承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自動化生產設備24小時不停運轉,一顆顆直徑大小不一的鋼球在產線上滾動。
如同這些不起眼的鋼球“隱匿”于軸承中,成為工業設備不可或缺的零部件一樣,這家年產80億顆鋼球的企業,同樣隱藏于浙江山區小城麗水市云和縣。
“地處山區,讓我們從創業之初就明白和一些大企業比規模壓成本,肯定沒有勝算,所以必須要專注主業打深井,練就獨門絕技。”公司總經理謝伍富說,創業30余年,企業一直專注在“山坳坳”里做鋼球。如今,興昌軸承已在高轉速、高載荷、低噪音等細分鋼球領域內,確立了市場份額的領先地位。
持續深耕細分領域離不開企業家的定力決心。多位受訪企業家都表示,把企業做成“專精特新”,必須要下“笨功夫”,坐“冷板凳”。
呂時廣是永康人,早年從事五金制品加工已賺到“第一桶金”,原本有許多其他投資機會,但他選擇“二次創業”。
“當時企業做的都是以量取勝的產品,從生產到定價都沒有自主權。”呂時廣說,“我們下定決心,從傳統制造向高端制造轉型,心無旁騖做研發。”
浙江武精機器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耐磨鑄鋼件的專精特新企業。創業至今,既當老板也是老師傅,60歲以前每天巡廠……創始人朱申明進入這一“小眾領域”一干就是30年。
在朱申明看來,專精特新就是要求企業主肯鉆研,有把事情做透做好的決心。“我們這個行業沒有捷徑,工藝提升比的就是誰更細心誰更專注。”
市場競爭激烈,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很多時候即便有打深井的意愿,僅靠企業自身力量也很難成功。因此,很多時候還需要有形之手的助力。
云和縣經信局局長藍雪飛說,在云和,木制玩具、軸承鋼球等產業具備一定的產業基礎,通過引導參與產學研攻關項目、實施技改獎補、優化信貸融資環境等方式,才能避免企業長期處于中低端或陷入“規模陷阱”,推動向專精特新方向“長高長壯”。
在浙江,許多縣(市)都有“塊狀經濟”傳統,有力支撐了各地經濟發展,但也存在著“小、散、弱”等弊端。
近年來,浙江以邁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為目標,以優化產業生態為重點,加快推動“塊狀經濟”向產業集群發展。在這一過程中,許多地方的傳統產業實現了轉型升級。
浙江省永嘉縣泵閥產業國內市場占有率約25%。當地從“集聚”向“集群”轉變上下功夫,比如推行關鍵共性技術“揭榜掛帥”機制;搭建“泵閥(工業閥)產業大腦”,企業接入后,可以實現“鏈上協同”著重解決與下游產業用戶的供需匹配和業務協同,讓傳統產業持續保持競爭力。
永嘉縣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產業大腦”上下游企業協同性更強,針對市場需求,促進企業共同研發。這一過程一方面提升產業集群整體競爭力,另一方面也同時培育更多專精特新企業。
數據顯示,永嘉縣各類專精特新企業數量位居浙江山區26縣第一位,11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有7家是泵閥領域相關企業。
優化環境破掣肘
營商環境對于企業發展壯大至關重要。山區縣在資本、人才等要素配套上有局限性,優化營商環境,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更要根據實際找準賽道。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山區縣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常遇到兩方面掣肘:
一是資金。企業邁向專精特新,不可避免要承擔試錯成本,尤其是核心領域的“關鍵幾步”常常關乎企業生死存亡。在這些時刻,政策助力、幫扶的速度和力度就顯得尤為重要。
呂時廣說,受行業設備投入大、研發周期長等特點影響,2017年前后,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流動資金緊張,這讓市場前景良好的產品生產難以持續。
“當時武義縣設立政府產業基金,前期對企業投資4000萬元,這筆資金及時到位讓公司緩了一口氣,后續生產經營得以繼續,產能和銷售量也逐漸提升。”呂時廣說,作為財政并不寬裕的山區縣,能有這樣力度的投入,讓企業在研發創新和開拓市場階段能堅持下來。
記者了解到,浙江省山區26縣均已出臺相關財政支持政策,對企業在培育、申報等各個階段給予不同額度補助。與此同時,在2022年特殊形勢下,浙江省年初就制定方案,專門給予專精特新企業2億元幫扶資金。
二是人才。伺服電機被譽為機器人的心臟,屬于技術、人才密集型行業,但在浙江小城龍游縣,卻隱藏著一家行業領軍企業禾川科技。
公司董事長王項彬是龍游本地人,在工業機器人相關的外企打拼多年后,決定回鄉創業,進入伺服電機行業。自主研發核心部件編碼器、布局工業芯片、突破嵌入式軟件……2011年創業以來,每年10%到15%的研發費用投入,帶來的是60%左右的年均復合增長率,2021年公司銷售額達7億元。
王項彬表示,作為專精特新企業生產制造在縣城,但研發力量必須要在大城市有所布局,避免陷入“閉門造車”發展瓶頸。
近年來浙江專精特新企業集中度較高的山區縣,均已開始探索由政府主導設立“科創飛地”等載體,將部分企業研發根系向中心城市延伸。三門縣經信局局長徐偉介紹,三門目前已在上海市北高新技術服務業園區成立研發飛地,力求打破縣域的空間局限,主動推進縣域制造業觸角向中心城市、都市圈延伸,汲取先進生產要素養分。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為了激發企業主專注實業內生動力,不少山區縣還注重做優“小環境”。藍雪飛說,營商環境是全方位的,除了政策、法治、公共服務等宏觀要素,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舉措也能激發企業主的動力。
“我們縣有許多以企業命名的道路,比如興昌路、星云街等等。不少企業一直以此為榮譽和責任,現在都已經成為專精特新企業。”藍雪飛說。
在武義縣創業近30載,朱申明帶領團隊在耐磨鑄鋼件領域“深耕細作”,如今已成為全國細分行業的前三名。
朱申明說,企業現在的規模在大城市,不一定能得到這么集中的重視度。“但是在山區縣,可以確保應享盡享,穩定持續的小環境更契合我們這樣企業長高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