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廣州市構建“鏈長制”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緊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消費升級機遇,加快推進我市服裝、皮具、美妝日化、珠寶首飾、燈光音響、定制家居等時尚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產業與消費良性互促、國內國際雙向循環的綜合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制定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廣州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時尚產業集聚化發展向集群化發展躍升,深入實施以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綠色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以區為主、市區聯動、部門協同,鞏固提升優勢產業鏈群,培育發展新興消費,增強與關聯產業協作配套能力,促進時尚產業與互聯網、文化創意融合發展,完善產業生態體系,進一步提升時尚產業對全市經濟的支撐作用。
二、發展目標
到2024年,全市時尚產業規模達到萬億級,力爭培育出20位廣州時尚名師、20個廣州時尚名品、20家廣州時尚名店、20個廣州時尚設計師工作室,10家營業收入超100億元、50家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的行業龍頭企業。形成技術先進、結構優化、國際化程度高的產業集群,綠色發展體系進一步完善,技術研發、創意設計、生產制造等產業人才集聚程度達到領先水平,創新發展、區域品牌建設卓有成效,自主品牌和企業國際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基本建成創新要素齊全、創新氛圍濃厚、創新協同良好的產業鏈體系,時尚之都建設優勢進一步鞏固。
三、基本原則
——自主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堅持創新驅動,推動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帶動產業創新、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協調互促,增強時尚產業集群發展能級。
——品牌建設構筑時尚名片。大力推動品質革命、品牌塑造、品種拓展,以品質品牌品種的提檔升級帶動時尚產業集群提質增效。推動時尚產業集群深度參與全球分工,提高廣州時尚產業品牌的國內號召力和國際影響力。
——結構調整帶動產業升級。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產品結構,創造高品質供給,持續滿足消費升級需求。主動推進需求側管理,升級傳統業態、融合創新業態,深挖國內大循環市場、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機遇。
——產業集聚優化資源配置。優化資源配置,推進時尚產業實現規模化生產。優化產業布局,引導生產要素向產業集群和園區(基地)集中。增強產業鏈帶動力,打造集消費、設計、研發、制造為一體的若干產業鏈集群。
——環保低碳驅動綠色發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加快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推動企業循環式生產、園區循環式改造、產業循環式組合,構建時尚產業集群循環經濟產業鏈。
四、工作任務
(一)打造時尚產業名片,加快產業“控鏈”
大力整合時尚展會、時尚發布、時尚商圈、時尚論壇、時尚傳媒等多維元素,構建“1+N”時尚制造發布平臺,打造潮流風尚標桿、時尚制造名片。規范發展網紅經濟、首店經濟、首發經濟、體驗經濟、創意經濟、共享經濟、分時經濟、預約經濟、平臺經濟等時尚新業態,大力發展跨境B2B、社區團購、移動電商、直播帶貨、社交電商等“不見面”“零接觸”商貿新模式,支持開展機會清單發布、供需資源對接、項目打磨路演等新場景挖掘,提升廣州“時尚之都”影響力。開展時尚“名師”“名品”“名店”等評選活動,推動名牌穗企“攜手參展”“抱團出海”參加中國國際時裝周、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國際時尚生活博覽會以及米蘭、倫敦、巴黎、紐約時裝周等境內外知名時尚展會。對舉辦國際性會議、行業會議和時尚產業發布活動等,依據現行會展政策給予補助。強化線下場景體驗,設計廣府文化、廣式餐飲等特色IP場景,開發工業遺產、文化創意、觀光工廠、工業博物館等工業旅游新模式,培育地域特色鮮明、文化內涵豐富、旅游色彩濃厚的工業旅游集中區和精品旅游線路。(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商務局,配合單位:市貿促會、文化廣電旅游局,各區政府)
(二)夯實空間載體建設,強化產業“固鏈”
支持各區圍繞優勢產業,布局培育1—2個時尚產業智能制造特色園區,實施土地要素優先保障,開展標準廠房建設,支持建成的標準廠房產權按規定分割轉讓,吸引行業骨干、專精特新、高成長企業“拎包入住”集聚發展。分析空間布局,梳理園區載體,摸查優質企業廠房需求,構建市區聯動多部門協調機制,加強工業載體精準供給,推動時尚產業企業向產業區塊匯集、產業區塊向主導產業集聚、主導產業向優勢領域集中。鼓勵區位相鄰或產業互補的區域共同探索“伙伴園區”“異地孵化”等多種合作方式,建立區域合作發展利益分享機制,打造全市一盤棋的“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企業培育體系。鼓勵天河路、北京路、環市東等零售商圈及流花礦泉地區、十三行、站前路、華林玉器城、站西路、中大、獅嶺、三元里、大羅塘、新塘等專業市場集群優化業態結構、加快轉型升級,探索“新批發+新零售”“線上+線下”“商貿+文旅”等新模式、新業態,建設集時尚商品展貿展銷、文化旅游、綜合娛樂、數字創意于一體的時尚智慧商圈。遴選一批優質的廣州時尚產品入駐商圈,連片建設時尚集聚區域。(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商務局,各區政府,配合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國資委)
(三)強化創新驅動引領,實施產業“強鏈”
提升時尚設計水平,推動設計服務從產品設計向系統設計、服務設計、品牌設計、生態設計等領域拓展。積極探索基于數字經濟的個性化定制、眾包設計等創意設計模式,支持時尚產業集群企業建立以工業設計中心為主的工業設計創新體系,鼓勵創建線上創客平臺和創客設計基地,加快培育以數字化、網絡化為基礎的創新型設計平臺建設。鼓勵企業申報國家級、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等研發平臺和國家級、省級工業設計研究院、工業設計中心,鼓勵公共研發服務機構積極開展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究,擇優支持一批市級工業設計中心項目。支持發展網絡協同、個性定制、柔性生產、共享制造、云產業鏈、虛擬產業園等制造新模式,推動企業提升核心裝備和關鍵工序的智能化水平,市、區聯動打造一批標桿型智能制造產業園、智能車間、智能工廠。對工業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實現智能制造、柔性制造變革的項目,按現行政策給予資金支持。(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科技局、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局,各區政府)
(四)突出產業數字化賦能,實現產業“升鏈”
聚焦時尚產業集群重點領域數字化轉型共性需求,遴選、組建“1+2+N”供應商聯合體(即面向每一個集群,形成行業解決方案服務商、跨行業跨領域平臺等兩方緊密合作的建設主體,協同N個數字化轉型合作伙伴,包括但不限于工業設計、共享制造、物流倉儲、直播電商、金融服務等),共同建設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形成集群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編制時尚產業集群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指引,形成指導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應用產品目錄、規范和流程。遴選服裝、皮具、美妝日化、珠寶首飾等重點領域內優質骨干企業或中小企業,推動“1+2+N”數字化解決方案落地應用,每個重點領域打造20家數字化轉型方案應用企業標桿。依托政策直播間、工業互聯網進集群、推廣典型示范案例等活動,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咨詢診斷服務,引導有基礎、有條件的中小微企業加快傳統制造裝備聯網、關鍵工序數控化等數字化改造。(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科技局,各區政府)
(五)聚焦供應鏈管理提升,推動產業“延鏈”
鼓勵傳統商貿流通企業向全渠道平臺商、集成服務商、供應鏈服務商、定制化服務商轉型,提供原材料采購、加工、分銷、進出口、倉儲、物流、金融、信息咨詢等綜合集成服務。推動新物流賦能新零售發展,依托大數據和智能設備提供智能下單、智能倉儲、智能運輸、智能物流等全方位服務,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碎片化需求。支持龍頭企業內部供應鏈團隊向獨立的現代供應鏈企業轉型發展。促進制造企業增強供應鏈柔性,以顧客需求為核心,推動發展基于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5G、區塊鏈等的供應鏈新模式。加快建設政策咨詢、信息互聯互通、物流配送、金融服務、技術推廣研發等具有行業公共服務性質的供應鏈平臺,全面增強時尚產業供應鏈服務效能。加快要素資源雙循環,鼓勵供應鏈管理、會計咨詢等專業服務聯動協同“走出去”,鼓勵投資或收購國外高新技術和戰略資產。(牽頭單位:市商務局、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科技局,各區政府)
(六)加強綠色制造升級,抓好短板“補鏈”
加快構建綠色設計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等綠色制造體系。圍繞洗水、電鍍等產業鏈瓶頸,引導綠色化工藝升級與先進技術裝備應用。推動企業循環式生產、園區循環式改造、產業循環式組合,搭建資源共享、工業廢物處理公共平臺,引導中小企業入園集聚,提高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對于專業園區內符合區域規劃環評要求及生態環境準入條件的建設項目,項目環評與區域規劃環評實施聯動,項目環評文件內容可適當簡化。圍繞重點行業領域,建設一批環保工藝工作室,降低企業環保改造成本。引導不同行業的企業鏈接共生,建立跨行業的循環經濟產業鏈。(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生態環境局,配合單位:各區政府)
(七)精準發力扶持企業,確保產業“穩鏈”
利用省市專項資金,加大對時尚產業集群產業鏈“鏈主”企業及“鏈群”企業的研發創新、平臺建設、公共服務、試點示范、產業活動的支持力度。鼓勵龍頭骨干企業整合產業鏈上下游關聯企業在本地設立企業總部,達到總部認定標準的,按我市總部經濟政策給予支持。在“三個一批”企業庫基礎上延伸構建時尚產業集群高成長企業庫,探索完善高成長企業遴選和挖掘機制,入庫企業可享受“三個一批”企業同等扶持政策。(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商務局、科技局、貿促會,各區政府)
(八)推動質量品牌雙提升,突出產業“優鏈”
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精品意識,支持企事業單位主導或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等各級標準制修訂,建立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控制和追溯機制,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和國際質量體系認證,鼓勵大中型企業實施首席質量官制度,強化企業質量主體責任。加大對高風險企業和產品的監督檢查力度,嚴厲打擊制假售假、非法生產等違法行為,提高質量安全監管水平。大力支持老字號傳承和傳統技藝創新,孵化催生一批新銳品牌、國潮品牌和網紅爆品,對市屬國有企業旗下老字號品牌承租國有企業物業的,租金價格可按評估價或政府指導價的50%確定,租賃期限最長可達12年,物業持有方租金優惠部分實施“單列考核”。(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配合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國資委、文化廣電旅游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各區政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依托“鏈長工作專班”,制定年度工作計劃,開展“一季度一會一調研”,抓好重點工作督促協調。圍繞時尚產業集群中服裝、皮具、美妝日化、珠寶首飾、燈光音響、定制家居等細分產業,成立相關產業“分鏈長工作專班”、“分鏈主工作專班”和專家咨詢委員會,建立市、區、協會、企業多方聯動機制,協同推動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點項目、重要資源和重要工作的配置及落實。(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商務局,配合單位:市貿促會,各區政府)
(二)完善工作體系
按照“重點突出、錯位協同”的產業發展格局,各區聚焦本地特色優勢產業制定產業導則和發展措施,市各相關部門對此予以優先支持。制定時尚產業集群細分產業鏈圖譜和清單,梳理相應龍頭骨干企業和重點項目表,構建產業區塊或重點園區地圖,建立時尚產業集群創新體系。針對產業鏈薄弱環節,制定產業鏈招商清單及工作計劃。完善時尚產業集群綜合公共服務平臺,建立健全信息數據共享機制、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和政策支撐體系。對時尚產業集群特色園區建設,統籌安排用地指標,落實工業用地產業監管,推廣產權分割、彈性出讓、標準廠房政策,加大土地要素保障力度。(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商務局,配合單位:市貿促會、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統計局,廣州稅務局,各區政府)
(三)夯實資金支撐
每年從廣州市促進工業和信息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資金中支出部分資金,專項用于時尚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相關工作。通過政府投資基金等手段,鼓勵和引導風險投資等社會資本投入到時尚產業發展領域,支持優質企業并購重組、掛牌、上市。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開發符合時尚產業特點的多元化投融資產品,通過貼息貸款、并購貸款、擔保貸款、銀團貸款等途徑支持時尚產業企業發展。進一步健全市場化的技術交易服務體系,加速創新成果知識產權化。(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商務局、地方金融監管局、貿促會,各區政府)
(四)強化人才支持
深化產業人才呼應行動,實施一批育才攻關重點項目、產教學研特色項目,打造一批產教融合型實習實訓示范基地、校企人才合作樣板學校,舉辦一批人才招聘大會、產業創新大賽。鼓勵產業數字化人才在職培育,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加大數字技能人才培訓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機構和組織為中小微企業開展產業數字化人才培訓。加大時尚產業集群專項人才支持力度,按我市現行人才政策,在專業人才認定引進、培育使用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健全時尚高層次人才管理與補貼機制,推動時尚產業集群緊缺人才納入急需緊缺技能人才目錄。(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商務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教育局,配合單位:各區政府)
(五)培育消費理念
順應消費升級趨勢,結合廣州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重大戰略部署,加大穗企精品、廣貨名品宣傳力度,引導和培育市民樹立綠色消費、品質消費、健康消費的時尚消費理念,充分激發時尚消費潛力,營造時尚氛圍,打造城市時尚文化名片。(牽頭單位:市商務局,配合單位:市貿促會、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局、文化廣電旅游局、各區政府)
(六)推進產業共治
推動行業協會、龍頭骨干企業、智庫機構、金融機構、中介服務機構等各方力量聯合,分產業鏈建設一批專業化、市場化的產業鏈戰略咨詢支撐機構,支持其承擔產業規劃和政策研究、產業創新資源鏈接、產業技術服務平臺建設、產業促進活動組織。引導第三方機構或行業協會聯合行業內相關企業,共建B2B+O2O的產業鏈全球網上集采平臺,提升產業效率和資源集中度,形成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協作共贏的生態系統。(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商務局,配合單位:市貿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