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加快推進廣州市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根據《廣州市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行動計劃》《廣州市構建“鏈長制”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廣州市人工智能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 年)》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先后印發《廣州市加快 IAB 產業發展五年行動計劃(2018—2022 年)》《廣州市關于推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行動計劃(2020—2022 年)》《廣州市構建“鏈長制” 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產業導則》等多項政策。已建設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廣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等創新平臺。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人工智能產業平臺,獲批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全省首個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大數據)、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省級人工智能產業園,形成了“一核牽引,多點支撐”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空間布局。同時,培育了一批具有競爭力的人工智能企業,部分企業在細分技術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特別是在智能駕駛、智能家居、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領域具備較強實力,在全國甚至全球居于領先水平。
但是,我市人工智能產業仍存在以下痛點難點:一是人工智能企業集中于產業鏈下游的應用層,產業鏈上游的基礎層企業較少,產業鏈中高端自主供給能力不足。二是人工智能領域應用場景開放的動力不足,人工智能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賦能作用還未顯現,亟需催生與挖掘新的應用場景,以點帶面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落地和人工智能產品的產業化。三是人工智能企業規模有待壯大,缺乏有影響力、主導力的領軍企業。四是人工智能產業邊界不明確,產業覆蓋范圍及其邊界缺乏明確的劃分,各區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缺乏統籌協調。各區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與產業鏈企業需求不同步。本方案的制定實施,將有效推動解決上述問題。
二、工作目標和思路
構建廣州市人工智能產業“鏈長制”,以“十百千”為發展目標,即:建設 10 個人工智能產業園,開展 100 個人工智能典型場景應用示范,培育 1000 家左右人工智能企業。實施“2+4+N” 產業培育工程,選擇“造車健城”作為我市人工智能發展的 4 條優勢賽道,通過實施“固鏈、強鏈、補鏈、穩鏈”行動,重點支持鏈主企業強化生態主導力、助力企業營收翻番、強化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示范等。到 2023 年,全市人工智能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人工智能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基本建成創新要素齊全、創新氛圍濃厚、創新協同良好的人工智能產業鏈體系,成為我市探索創新鏈與產業鏈雙向融合的著力點、突破點。
三、重點任務
(一)領航前沿技術研究。依托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等戰略科技力量,面向產業鏈企業征集急需的前沿技術需求,遴選“十大前沿技術研究”項目,在遺傳算法、神經網絡、類腦智能與腦機接口、遷移學習等前沿理論及技術領域實現突破。促進前沿科技項目成果沿途轉化,全面激發產業變革,形成以基礎研究、原始創新、顛覆性創新為基礎的新興產業鏈。推動在穗高校、科研機構等創新主體聯合有研發基礎、資金基礎的企業積極承接國家科技創新 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省重大戰略布局任務。
(二)夯實人工智能基礎層。加大對人工智能基礎層技術支持力度,推動廣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和新一代應用能力型國產超算系統建設,盡快向全市開放算力資源服務,解決大規模AI 算法計算、機器學習、語音圖像處理、科學計算和工程計算需求,加速垂直行業人工智能技術的產業化落地。支持公共算力中心舉辦人工智能發展峰會及算力應用大賽。支持鼓勵在穗高校、科研機構、中小企業向算力中心購買服務,以事后獎補的形式給予支持。推動制定數據匯集、開放、共享、應用及授權運營規則,推動政府數據跨部門、跨地區、跨層級共享,鼓勵企業之間數據共享和政企數據共享。
(三)建設創新平臺服務支撐產業發展。支持人工智能相關創新平臺建設和發展(包括各類創新中心、創新平臺、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等)。充分發揮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作用,推動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等服務共享,發布一批共享服務清單;重點推進智能金融裝備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建設。支持產業鏈重點企業與創新平臺共建、共享,開展合作簽約。
(四)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面向人工智能產業鏈上下游重點環節加強科技攻關,加強“硬科技”領域布局,圍繞制約產業發展的“卡脖子”“堵點”等薄弱環節,在市重點領域研發計劃中設置人工智能重大科技專項,鼓勵企業自主或與高校、科研機構組建創新聯合體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通過競爭方式給予每項不低于 500 萬元支持。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參加中國創新挑戰賽(廣東·廣州),深入挖掘企業技術創新需求,以“揭榜比拼” 方式尋求核心技術問題解決方案。鼓勵鏈主企業搭建“揭榜掛帥”平臺,聯合高校、科研機構解決企業重大需求或關鍵核心技術。
(五)推進人工智能產業園區發展。開展人工智能產業園區調查,摸清產業園區現狀。對集聚 10 家以上人工智能企業的園區授以“人工智能特色園區”。以“一區一園一項目”為抓手,推進人工智能產業園區蓬勃發展,為人工智能企業培育、聚集提供支撐。
(六)助力人工智能企業營收倍增。開展年度最具發展潛力人工智能企業榜遴選。挖掘一批在細分領域處于領先地位的企業和具有較好發展潛力的企業給予重點服務,支持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支持專業孵化器開展人工智能企業的孵化培育工作,支持人工智能企業積極申報高企,挖掘和培育更多獨角獸、隱形冠軍企業,推動人工智能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等,力爭通過 3 到 5 年,推動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人工智能企業實現營收倍增。
(七)支持鏈主企業強化生態主導力。加大對鏈主企業在人才、土地、資金、技術、數據等要素供給方面的支持力度。采用“一企一策”的方式,支持鏈主企業開展“四個一”行動:建立一個創新聯合體:聯合產業上下游企業、高校院所、專業機構等,共同建設人工智能重點領域技術創新聯合體,參與承擔重大科技項目。建設一個創新載體:包括產業園區、開放創新平臺、專業孵化器、產業基金等,圍繞創新載體打造技術生態和產業生態。開展一次招商:聚焦核心主業,從設計研發、核心資源、核心設備、核心工程、核心服務等環節,優選供應商、合作伙伴。舉辦一次重要活動。
(八)強化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示范。開展 100 個人工智能典型場景應用示范。加大應用場景開放力度,以龍頭企業為牽引,圍繞場景打造技術和服務生態,促進應用場景與適應經濟需求應用緊密結合。打造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制造、智慧城市四個重點應用場景,促進人工智能與其他產業鏈的融合和賦能。遴選“最具創新價值落地案例 TOP30”榜單。征集人工智能企業場景應用需求,推動公共服務應用場景開放。
(九)開展產業鏈補鏈招商。圍繞廣州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目標及現有產業基礎,聚焦產業發展重點領域,統籌各區差異化布局,深入開展產業鏈補鏈招商。完善廣州市人工智能產業鏈創新體系,建立健全信息數據共享機制,針對產業鏈薄弱環節及產業切實發展需求,制定產業鏈招商清單及工作計劃,強化人工智能產業鏈精準招商,推動人工智能核心要素資源集聚。發揮產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提升精準招商能力,提高招商競爭力,通過引進上下游產業鏈項目,實現產業資源利用率最大化。
(十)鏈金合作完善產業鏈金融服務體系。大力發動我市人工智能領域企業參加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東·廣州賽區)等相關賽事,對優勝企業通過“以賽代評”方式予以適當財政支持,同時依托賽事活動,打造人工智能領域企業與銀行、投資機構等社會資本對接平臺。發揮廣州科技創新母基金、廣州新興產業基金等政府引導基金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我市人工智能領域企業。充分利用廣州市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損失補償資金池,開發人工智能領域專屬信貸產品,引導銀行增加對人工智能領域企業的信貸供給。多渠道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拓寬人工智能領域企業融資渠道。
(十一)建設多層級人才培養體系。圍繞產業鏈薄弱環節,大力引進和培養人工智能領域高精尖缺型人才,推動高校開設相關專業,強化職業教育與產業聯動,支持社會機構開展人工智能技能培訓。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局人工智能產業“鏈長制”工作專班和人工智能專家咨詢委員會。建立市、區、鏈主企業三級聯動機制,協同推動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點項目、重要資源和重要工作的配置及落實。對接國家、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工作部署,引導、督促各區、各部門、各企業形成合力,形成高效協同的任務推進機制。
(二)建設人工智能資源池(四庫一平臺)。開展人工智能企業和重點企業識別,建立人工智能產業鏈圖譜和企業庫,為人工智能企業精準畫像。征集創新產品,建立人工智能產品庫。組建人工智能專家庫,為技術和產業發展提供咨詢。開展典型案例應用示范,建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庫。匯集人工智能領域內各種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專業孵化器、產業園區等創新載體,搭建人工智能創新平臺。
(三)組織編制《廣州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年度白皮書》、人工智能科普叢書。舉辦人工智能創新產品對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