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案例
- 科技成果評價的作用和意義(科技成果評價的對象及范圍)
- 廣東省科技成果評價機構,評價范圍及類別,科技成果評價流程
- 科技成果評價對企業的好處有哪些(科技成果評價的作用有哪些)
- 科技成果評價條件、評價流程、所需資料
相關資訊
科技成果評價
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加速邁進的關鍵時期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深改委第十九次會議重要講話中提出:“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加快建設高水平技術交易市場,加大金融投資對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支持,把科技成果轉化績效納入高校、科研機構、國有企業創新能力評價,細化完善有利于轉化的職務科技成果評估政策,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多次強調,科技創新絕不僅僅是實驗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須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科技成果只有同國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場需求相結合,完成從科學研究、實驗開發到推廣應用的三級跳,才能真正實現創新價值、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在轉型發展向創新發展加速邁進的關鍵時期,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科技供給,更需要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實現科技創新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跳躍
當前,山東正處于由轉型發展向創新發展加速邁進的關鍵時期。為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科技供給,更需要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實現科技創新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跳躍。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核心是科技創新,但從完整創新鏈的角度看,完成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取得科研成果,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只有將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才能實現科技創新的價值和使命,也才能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
從世界趨勢來看,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加速演進,各國之間的競爭愈來愈表現為科學技術的競爭,尤其是科技成果轉化數量、質量和轉化速度的競爭。
美國的“硅谷模式”享譽世界,其將各類高校、實驗室與工業界耦合銜接,建立伙伴關系、完善政策制度、加強政府協調,將研究出的具有工業應用前景的科技成果迅速推向社會,使之盡快轉化為生產力及競爭力。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在關鍵技術研發、成果產業化方面形成了很有特色的發展模式,日本的“筑波科學城模式”和芬蘭的“奧盧科技園模式”亦是如此,無不彰顯出科技成果轉化在科技競爭中的關鍵作用。
從我國發展來看,面對經濟社會發展提出的新需求,面對供給側改革、消費結構升級帶來的新變化,只有加快推動實驗室科技成果轉化,才能實現“科技創新帶動經濟發展、經濟發展支撐科技創新”的良性閉合鏈路。
目前,山東創新型省份建設全面起勢,初步構建了“1+30+N”的“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創業共同體體系。在推進科技鏈、產業鏈、人才鏈、資本鏈互動融合過程中,科技成果轉化成為關鍵節點。“十四五”時期,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將為充分發揮科技創新“關鍵變量”“第一動力”作用、推動山東實現由大到強戰略性轉變提供重要戰略支撐。
從重要領域科學研究的基礎性突破到產業化應用,周期越來越短。這就要求我們把成果轉化的關注點往創新鏈前端轉移,縮短科研成果從“書架”到“貨架”的時空距離
近年來,科技創新日新月異,科技成果轉化也呈現出一些新特點。
技術創新的生命周期在縮短。從重要領域科學研究的基礎性突破到產業化應用,周期越來越短。
如,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科研人員全力投入疫情防控科研攻關,從發現病毒基因序列到研制試劑、疫苗再到量產使用,其中的技術創新及轉化非常迅速。此外,科教融合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創新發展態勢,特別是高校基礎性研究的突破,很快就會催生科研機構的技術突破、高技術產業界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這就要求我們把成果轉化的關注點往創新鏈前端轉移,一些技術研發成果雖然還處于原型、樣品、樣機階段,但只要轉化資金到位,配置專業人才,選擇好應用場景,做好產業賦能,就可以把這些實驗室成果變成高技術的產品或服務,形成實實在在的產業。
基礎研究的源頭創新越來越重要。創新要素越來越向創新頭部匯聚,后發系統化技術創新面臨較多困難。要想在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贏得主動和先機,必須做強基礎研究的源頭創新,為后續的技術創新、產業應用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點。
我省有20多所高校有ESI1%學科,這些學科方向的研究能力具有一定的全球領先性,應該有專門的機構和資金配合這些學科領域的前期研究成果轉化工作,及時做好相關創新活動的技術驗證、中試工作,推動基礎研究向技術創新、成果產出演進,幫助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同時,產業領軍企業也要在自己的新型研發機構中,支持本領域的前沿研究或跟蹤計劃,支持該領域的國際、國內學術交流等基礎性工作,把技術研發往前端延伸。
需求驅動的技術創新活動空間越來越大。應用場景(需求)驅動的技術創新活動要求學科交叉、綜合創新,應用場景越來越復雜,驅動技術變革越來越依賴于多領域知識的綜合創新。
獨特的應用場景,為專用技術提供了發揮的空間,同時也塑造了技術的獨特性。應加快推進產研、產教深度融合,引導專業研發機構、高校創新團隊,面向典型的應用場景,共同突破行業關鍵技術的轉化,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創新鏈各環節的分工越來越明晰。創新鏈中的政、產、學、研、金、服、用等角色定位不同,資源投入和收益需求各有側重。高校定位主要在科學探索、原創性創新方面,專業科研院所定位主要在共性技術研發方面,專業孵化機構定位主要在成果轉化等方面,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定位主要在技術推廣應用方面,政府定位主要在創新發展各個環節營造良好環境方面等。
如何做好政、產、學、研、金、服、用各類主體協同創新,就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加快構建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發展高效強大的共性技術供給體系,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推動創新鏈、人才鏈、資本鏈的融合發展,形成良性互動的科技成果轉化生態系統。
在這個生態系統中,要讓全省中小企業找到技術供給;讓全省高校院所找到研發需求和股權收益;讓高層次人才找到創新創業投資和合作伙伴;讓地市園區找到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種子企業;讓資本找到有價值的投資項目。
從線性范式到體系范式,再到生態系統范式,加快形成科技成果轉化的“熱帶雨林”,打造全鏈條無縫對接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創新體系
當前,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已從過去的線性范式,過渡到體系范式,正在向生態系統范式演進。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科技競爭中立于潮頭,就必須改善科技創新生態,激發創新轉化活力,推動形成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的“熱帶雨林”。
促進科技和資本深度融合。金融是科技創新的血液,金融與科技創新循環通暢,創新發展才會活力四射。
科技型企業發展,一般要經歷種子期、初創期、快速成長期、成熟期,不同發展階段對資本需求不同,因此需要構建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資金支持體系,可通過采用種子基金、天使基金、科技信貸、股權投資、證券資本等組合支持方式,為企業的良性發展提供持續性資金支持和保障。
同時,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風險投資,天然失敗率高,關鍵“卡脖子”技術領域的科技成果轉化投資,需要政府給予資金引導并建立容錯機制,吸引帶動社會資本賦能科技型企業培育發展。建議政府專項資金支持實現0到1的轉化,承擔政府引導資金的投資機構大膽創新,在助力科技型企業做大做強方面給予支持。被投資的科技型企業要強化企業股權的良性設計。比如,企業初創期可由人才團隊持大股,突出創業期人才的價值;成長期可引入社會資本和職業經理人,提高管理和市場化開拓能力;成熟期可秉持科創基因,通過優化股權架構,利用資本手段做大做強。
創新科技成果轉化評價體系。完善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把高層次人才及人才團隊作為核心評價要素,把對成果的硬性評價轉變為對研發成果、人才團隊、預期前景的綜合評價,強化持續支持與綜合賦能。
如有的地方在引進人工智能領域成果轉化項目時,重點關注創業人才團隊的技術基礎和初步的應用情況,不設立硬性經營指標,營造寬松落地環境,想辦法做大創業企業數量。科技成果轉化園區,要打破以往引進項目的評價模式,不能只挑選“能夠成功的項目”,而要通過營造寬松的支持政策環境,持續不斷地孵化科技成果轉化企業。
要創新對成果轉化機構、投資機構的評價考核模式,建立“白名單”式容錯機制,激發和推動相關機構放心大膽地開展科技成果轉化領域的風險投資。
構建技術研發與產業發展之間的良性互動機制。技術研發應建立與產業之間的良性互動機制,及時發現產業共性技術需求,確立需求驅動的研發機制。
檢驗成果轉化是否成功的標準,是該成果能否滿足企業需求,能否產出成熟、穩定、可靠的新產品,是否有經濟效益。因此,科技成果轉化要充分抓住產教融合的機遇,主動面向企業,研究市場,整合社會資源和企業資源,解決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技術輸出、人才缺乏、資金短缺、成果延伸服務等一系列問題,實現科技研發、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的無縫對接。
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人才隊伍建設。要大力培養既懂得科技創新規律、了解科技人才成長特點、又懂產業技術需求的復合型人才,深入挖掘科技成果資源,主動對接產業需求,促進科技成果向產業的轉移轉化。
積極探索科教產融合人才培養新模式,推進新工科人才培養與產業充分結合。一方面,現在有些高校和大企業聯合建立的現代產業學院模式,豐富了人才培養內涵,促進了校企間合作育人、合作發展。
另一方面,企業要提高參與教學育人的力度,高校要設立知識產權轉移轉化專門機構與企業專業對接。通過產業和教育的統籌融合,校企雙方協同建立以市場需求和應用型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促進教育鏈與產業鏈有機銜接,共同為社會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
最后,加強海外技術交流與合作。基礎科學研究領域,很多時候面對的是全人類的未解難題,海內外專家學者交流互鑒的積極性很高。要充分利用這個特點,加強與海外科學研究先進地區的交流合作,提高原始創新水平,打造全鏈條的創新體系。
科泰集團(5511mu.com) 成立13年來,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省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認定、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專利軟著申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企業技術改造、瞪羚企業認定、首臺套、兩化融合貫標認證、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專利獎、科學技術獎、科技成果評價、科技成果轉化、ISO體系認證等服務。關注【科小泰】公眾號,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
相關資訊
- 2022-10-31
- 2022-10-31
- 2022-12-15
- 202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