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亚洲欧美日韩天堂,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久久

廣州市科技局局長王桂林:打造具有廣州特色的高效科技攻關體系

2021-02-01 12:29
來源:科泰集團

      2021廣州市兩會之熱話題

  未來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堅決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把科研人員從不合理的經費管理、人才評價等體制中解放出來。強化項目、人才、基地、資金等創新要素的一體化配置,打造具有廣州特色的高效科技攻關體系。

  ——廣州市科技局局長王桂林

  “廣州從國內一線城市躍升到世界一線城市,科技必須要強。即在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產業發展全鏈條上都要強,全鏈條一起抓。”昨日,廣州市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開幕。南都記者專訪廣州市政協常委、九三學社廣州市委員會副主委、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局長王桂林。

  他表示,圍繞“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科技創新強市”的戰略目標,下一步廣州將錨定“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產業發展、人才支撐、生態優化”的全鏈條科技創新發展路徑,吸引“國家隊”科技資源更多向廣州聚集,打造具有廣州特色的高效科技攻關體系。

  談科技體制機制創新的關鍵,王桂林認為,“最大的體制機制創新,就是讓錢為科技人員服務,相信頂尖科學家的判斷”。

  科技自立自強

  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強市

  南都:廣州市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強市”。您認為是基于怎樣的考慮?

  王桂林:《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從國家到省市都鉚定這一方向。

  經歷過中美貿易摩擦,大家已形成共識,像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關鍵核心技術是買不來、要不來、討不來的”。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從引進、消化、吸收、模仿,常規技術我們已經都會了,但缺乏原始創新,不掌握核心關鍵技術,“卡脖子”問題嚴重。科技的自立自強就是要做出原始創新,掌握核心技術。自立自強不是封閉,而是要用開放的姿態實現科技發展。

  南都:圍繞“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科技創新強市”的戰略目標,廣州科技自立自強的底氣和不足在哪里?

  王桂林:放眼粵港澳大灣區,深圳的高科技產業強,香港的科學研究較強,廣州的優勢則體現在科學、技術、產業的全鏈條。科學發現方面,廣州聚集大量高校科研院所資源,近年來更是以大格局、大手筆、大氣魄構建起“1+1+4+4+N”的戰略創新平臺體系,使之成為承擔國家使命和驅動廣州發展的“頂天立地”大平臺;技術發明方面,2020年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2000億元,是2015年的8倍多,排名全國第二,僅次于北京;產業發展方面,廣州高新技術企業從2015年的1919家增長到1.2萬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入庫三年累計數達3萬家,居全國城市第一。

  廣州科技的短板一是重大創新平臺多處于前期投資建設期,尚未對整體科技創新形成強力支撐。二是鼓勵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的機制有待建立、投入力度有待加強。三是引領行業、學科發展的頂級人才較少,具有高水平和國際化視野的科研隊伍建設還需加強。下一步,廣州就是要強強項,補短板,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鉚定全鏈條科技創新發展路徑

  吸引“國家隊”科技資源聚集廣州

  南都:下一步廣州將鉚定“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產業發展、人才支撐、生態優化”的全鏈條科技創新發展路徑。這條“全鏈條”科技創新發展路徑與以往的路徑有哪些區別和特色?

  王桂林:“全鏈條科技創新發展路徑”是在新形勢下,結合廣州實際提出的。不同時期主要矛盾不同。早些年,廣州主要發力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從2015年到現在高科技企業數量漲了六倍。但隨著城市進一步發展,光靠產業不可能成為一流城市。既要抓產業發展,也要抓科學技術提升。

  廣州在科學、技術、產業方面全鏈條一起抓,在全球創新版圖中的位勢進一步提高。在《自然》雜志發布的“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榜單中,廣州全球排名從2018年第25位躍升至2020年第15位。在全球創新指數報告的排名,廣州從2017年第63位升到2018年第32位,到2019年升到第21位。2020年首次形成“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排名全球第2位。

  南都:“全鏈條科技創新發展路徑”具體如何實現?

  王桂林:堅持深耕科學發現。一方面加強“雙一流”高校建設,支持市屬高校創建世界一流學科,加快建設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中國科學院大學廣州學院。

  同時,積極對接以大院大所大裝置大平臺為主的科技創新領域新基建項目,吸引“國家隊”科技資源更多向廣州聚集。積極共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快建設以“一區三城”為核心的廣州科技創新軸。匯聚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構建以鐘南山院士領銜組建呼吸領域國家實驗室為引領、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為支柱、4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支撐(冷泉生態系統研究裝置、智能化動態寬域高超聲速風洞、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研究設施、極端海洋動態過程多尺度自主觀測科考設施)、4家省實驗室為主力、十余家省高水平創新研究院為依托的“1+1+4+4+N”戰略創新平臺體系,打造一支“科技王牌軍”。

  技術方面,實施重點領域研發計劃,推動布局新一代通信與網絡、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腦科學與類腦研究、健康醫療、生物醫藥、新材料、海洋經濟等9大專項,著力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加快建設華南技術轉移中心,建設環五山、環中大、環大學城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深挖技術合同登記潛力,讓更多的科技成果從“書架”搬上“貨架”。

  產業方面,數量上來了,質量提升正在路上,形勢很好。營收百億、十億、億元以上高科技企業自2015年以來分別增長113%、81%和177%,胡潤獨角獸排行榜廣州市上榜企業從2017年的3家增至9家。

  下一步一方面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抓好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另一方面要以科技金融為主線,以更加市場化的方式支持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培育一批龍頭科技企業、獨角獸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

  科技體制機制創新

  讓錢為科技人員服務

  南都:今年您帶來的提案中建議,“建立健全支持基礎研究的機制”。在您看來,科技的體制機制創新關鍵是什么?

  王桂林:科技的體制機制創新核心之一是,錢投了,到底是為科技人員服務,還是讓科技人員“為錢服務”。很多科學研究,特別是基礎研究不能急功近利,要按科學研究的規律檢查、考核、驗收、評定科研人員的工作。我認為最大的體制機制創新,就是讓錢為科技人員服務,相信頂尖科學家的判斷。

  未來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堅決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把科研人員從不合理的經費管理、人才評價等體制中解放出來。強化項目、人才、基地、資金等創新要素的一體化配置,打造具有廣州特色的高效科技攻關體系。

  南都:科技創新關鍵在人才。目前廣州高端人才儲備如何?在加快集聚國際高端創新人才方面,您建議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更加開放”體現在哪些方面?

  王桂林:目前在穗工作的“兩院”院士115人,累計認定高層次人才1207人,頒發人才綠卡7000多張,完成外籍和港澳臺高層次人才認定141人(其中,外籍107人,港澳臺籍34人),在穗工作的外國人才14478人,其中外國高端人才(A類)3240人(占比22.38%)。

  開放首先體現在要讓高端人才更便捷地在大灣區、國際進行科技交流。同時要把握后疫情時期全球人才流動契機,堅持全球視野、國際標準,辦好海交會、創交會等重大引智平臺,引進更多能夠把握世界科技大勢、善于統籌協調的世界級科學家和領軍人才。

  其次,要進一步加大科技人員個人所得稅優惠力度,將“港人港稅、澳人澳稅”的稅收優惠政策擴大到全市高層次科技人才隊伍。比如高端短缺人才可以享受15%個稅減免優惠政策,會是一個很大的吸引。


閱讀全文

視頻專欄

    <menuitem id="yb8np"><center id="yb8np"><em id="yb8np"></em></center></menuitem>

    <strong id="yb8np"><bdo id="yb8np"></bdo></strong>
    1. <menuitem id="yb8np"><b id="yb8np"></b></menuitem>

      <ul id="yb8np"><rp id="yb8np"></rp></ul>
      <menuitem id="yb8np"></menuitem>
      <track id="yb8np"></track>
      1. <form id="yb8np"><form id="yb8np"><dfn id="yb8np"></dfn></form></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自县| 普定县| 黔江区| 随州市| 长子县| 仙桃市| 临澧县| 怀化市| 青川县| 东辽县| 松溪县| 环江| 那曲县| 金昌市| 永平县| 嵩明县| 墨脱县| 旌德县| 贵定县| 大竹县| 资兴市| 新竹县| 绥芬河市| 香河县| 临邑县| 通化县| 鄄城县| 通海县| 区。| 洛川县| 克拉玛依市| 乐平市| 普兰县| 普安县| 韶关市| 新津县| 连江县| 南江县| 天津市| 莱芜市| 鄱阳县|